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蚜蟲為瓜蚜,又稱膩蟲或蜜蟲等。同翅目的1科。前翅4~5斜脈,觸角次生感受圈圓形,腹管管狀的蚜蟲。含107屬2280種。分布普及天下各地。中國已知260種,分布普及天下各地。其中小蚜屬、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。
1、為害特點
蚜蟲分有翅、無翅兩種類型,體色為玄色,以成蚜或若蚜聚集于植物葉后頭、嫩莖、生長點和花上,用針狀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,使細胞受到損壞,生長失去平衡,葉片向后頭卷曲皺縮,心葉生長受阻,嚴重時植株截至生長,甚至全株萎蔫枯死。蚜蟲為害時傾軋大量水分和蜜露,滴落在下部葉片上,引起霉菌病發(fā)生,使葉片生理性能受到障礙,削減干物質(zhì)的積累。
2、形態(tài)特征
體長1.5~4.9毫米,多數(shù)約2毫米。有時被蠟粉,但缺蠟片。觸角6節(jié),少數(shù)5節(jié),罕有4節(jié),感受圈圓形,罕有橢圓形,小節(jié)端部常長于基部。眼大,多小眼面,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。
喙小節(jié)短鈍至長尖。腹部大于頭部與胸部之和。前胸與腹部各節(jié)常有緣瘤。腹管通常管狀,長常大于寬,基部粗,向端部漸細,中部或端部有時膨大,頂端常有緣突,外面滑膩或有瓦紋或端部有網(wǎng)紋,罕有生有或少或多的毛,罕有腹管環(huán)狀或缺。尾片圓椎形、指形、劍形、三角形、五角形、盔形至半月形。尾板末尾圓。表皮滑膩、有網(wǎng)紋或皺紋或由微刺或顆粒組成的花紋。體毛尖銳或頂端膨大為頭狀或扇狀。有翅蚜觸角通常6節(jié),第3或3及4或3~5節(jié)有次生感受圈。前翅中脈通常分為3支,少數(shù)分為2支。后翅通常有肘脈2支,罕有后翅變小,翅脈退化。翅脈有時鑲黑邊。
3、生活習性
蚜蟲的繁殖力很強,1年能繁殖10~30個世代,世代重疊現(xiàn)象突出。當5天的均勻氣溫穩(wěn)定上升到12℃以上時,便開始繁殖。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晚秋,完成1個世代需10天,在夏天溫暖條件下,只需4~5天。它以卵在花椒樹、石榴樹等枝條上越冬,也可保護地內(nèi)以成蟲越冬。氣溫為16~22℃時最適宜蚜蟲繁育,干旱或植株密渡過大有利于蚜蟲為害。
4、防治方式
在蚜蟲的防治上,應利用各種手段,截至其危害活動,重要有以下各點:
(1)清除蚜蟲,要從花卉越冬期開始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,如單純依賴在蚜害最嚴重的春、秋季舉行,防治效果并不顯著。
(2)對新引進的花種、花苗,應嚴格檢查,防止外地新害蟲的侵入,對土壤及舊花盆舉行消毒,以殺死殘留的蟲卵。
(3)結(jié)合修剪,將蚜蟲棲居或蟲卵隱蔽過的殘花、病枯枝葉,徹底清除,集中銷毀。
(4)花卉的品種不同,其抗蟲性也有所不同,應選用抗病蟲品種,既減輕蚜蟲危害又可節(jié)約藥物用度。
(5)發(fā)現(xiàn)少量蚜蟲時,可用毛筆蘸水刷凈,或?qū)⑴杌▋A斜放于自來水下旋轉(zhuǎn)沖洗,既滅了蚜,又洗凈葉片,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;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、草蛉等天敵舉行防治。
(6)發(fā)現(xiàn)大量蚜蟲時,應實時隔離,并立刻選用藥物或土法清除蟲害,其詳細措施如下:
用1:15的比例配制煙葉水,泡制4小時后噴灑。
用1:4:400的比例,配制洗衣粉、尿素、水的溶液噴灑。
用10%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磷乳劑1000~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。
對桃粉蚜一類自己披有蠟粉的蚜蟲,施用任何藥劑時,均應加1‰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4735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