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非洲螻蛄(Gryllotalpa africana)在我國重要常見于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遼寧等地。
成蟲和若蟲均能為害,食性雜,可為害眾多棕櫚科植物,常取食棕櫚根部或在苗床內(nèi)鉆挖隧道,致使苗木根部土壤松動,影響根系吸水而死,因此是苗圃的主下午蟲。成蟲體長30~35毫米,前胸寬6~8毫米,淺褐色,密生細毛,前胸背板卵圓形,中心有個凹陷顯著的暗紅色心臟形斑。前翅跨越腹部未端,后足脛節(jié)后頭內(nèi)側(cè)有3~4個能動的棘。一年多發(fā)生1代,以若蟲在土中越冬。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,嗜食有香甜味的腐爛有機質(zhì)。
防治措施:可于成蟲羽化期間,用燈光誘殺,晴朗無風(fēng)悶熱的天氣誘殺效果較好;也可采取苗床毒土法防治,常用50%氯丹粉劑加適量細土拌勻,隨即翻入地下,每1/15公頃(1畝)用藥量1.5~2千克;還可毒餌誘殺,毒餌多用40%樂果乳油和90%敵百蟲原液,與餌料(麥麩、谷糠、稗子等)按1:100比例配制。餌料煮至半熟或炒香后,可增添引誘力,在傍晚時分均勻地撒在苗床上防治,效果良好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(zé)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4784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