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北寺塔即報恩寺塔,為九級八面樓閣式佛塔,高76米,是蘇州古城北部的制高點。塔西靠人民路,南、北、東三面有大雄寶殿、佛樓、藏經(jīng)樓、楠木觀音殿、方丈室和張士誠紀功碑等。2021年拆去大雄寶殿,準備建百貨大樓而未成。2021年夏,蘇州市園林處擬在報恩寺范圍內(nèi),籌建北寺塔公園。準備把楠木觀音殿后面的菜地,作為北寺塔公園的擴大部門,納入計劃。
這個計劃、設計任務,委托給我來做。我前后做過四稿,有五個方案。
2021年11月,我做了第一稿,有兩個方案。在這兩個方案中,對楠木觀音殿后面的菜地,有兩種處理方式:第一種是栽植一些花木,舉行一般的綠化,僅供游人散步和短暫休息之用;第二種是搞專類園――月季園。
2021年5月,我做第三稿時,構想又深化了一步,對這塊菜地的處理,是搞北寺塔公園“園中園”。考慮到報恩寺的歷史和現(xiàn)狀,要在這里搞一個蘇州古典式的花園,稱為“勝春園”(取李白詩意)。
2021年12月,做了第四稿,對菜地的處理又有兩個方案:第一方案是用古典園林的形式,開挖一個池塘,在池中用山島來劃分水面,山島西部做成水假山,這是取太湖西山的石公山和林屋山為素材,以求取自然美的再現(xiàn)。水池北部,做兩層的樓閣,再堆假山、植樹木,蓋住閥門廠難看的廠房;池東也疊假山、種樹,蓋住園東的民房;池西做水榭、走廊與北部的樓閣相連。在這一方案中,所放置的修建較多,投資較大。第二方案是用蘇州古典園林的形式搞專類園――梅圃。這一方案的園林修建,比重仍然很大。由于經(jīng)濟實力所限,確定采取第二方案,但要減去一部門園林修建。第二方案修改定稿后,即現(xiàn)在已實施的設計。2021年12月以后,我先后完成了正式設計和所有施工圖,由蘇州市古修建公司三處和蘇州市綠化工程處施工,2021年上半年建成、開放。
梅圃的設計,在20多年中,停停搞搞,經(jīng)過多次做方案、多次推敲,應該說是比較成熟了。特別近幾年,上級在園林建設方面,多次強調園林建設應以植物造景為主,充分施展植物在觀賞和環(huán)境保護中的作用,節(jié)約開支,以求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環(huán)境效益。做為一個園林設計工作者,應該在設計實踐中遵守和反映這個大偏向和總趨勢,在植物造景方面多動腦子。而在這里搞專類園,正是為了體現(xiàn)這個指導思想。但是,這個園址有它的特殊環(huán)境和特定要求。由于它是北寺塔公園中的園林小區(qū),是一個“園中之園”,它要能關得攏,又要能與北塔公園合得起;它既是一座自力的、自成一體的、有自己個性的小園子,又要能與北塔公園其它部門相協(xié)調。在氣概上,特別是園林修建的氣概,應該是隧道的、蘇州傳統(tǒng)的園林修建,以便使它與北塔公園其它組成部門有共性。
為什么要選擇梅花這個主景呢?重要考慮到梅花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十大傳統(tǒng)名花之一,它有三千多年的栽植歷史;梅花以它清標、勁節(jié)、冒寒而開的節(jié)氣,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某些氣質;梅花品種繁多,花、姿、?罹?美,適應性強。況且,蘇州又是梅花的傳統(tǒng)栽植基地,蘇州東山、西山、光福的梅花、劈梅久負盛名。每年早春,“鄧尉賞梅”之風很盛,蘇州和外地的游人,不廢車船之勞,前往觀賞。但是,年邁體弱的人,要到光福鄧尉山“香雪?!庇^賞一下梅花,往往就感應難題了。如何能讓游人不出市區(qū)而能看到梅花呢?梅圃正是從質樸的、為群眾賞梅提供利便的愿望出發(fā)而制作的。
在這里種梅花能否站住腳?我觀測了這里的立地條件后以為,雖然這里被工廠三面覆蓋,但是大氣污染還不至于影響到梅花生長、開花的程度。這里光照條件較好,土壤偏堿、偏粘,土壤中修建垃圾較多,而有機質含量較少,肥力較差。但是,在梅花采取高位栽植、排水良好的情況下,如果種后加強肥、水管理,生長、開花是不成問題的。
以往,在園林和風景區(qū)里用“種梅嶺上”的傳統(tǒng)方式來顯示梅花。據(jù)紀錄,江西省南部的大庾嶺(即梅嶺),栽植梅花早已膾炙人口;南宋時,蘇州田園詩人范成大,在蘇州石湖玉雪坡栽植梅花數(shù)百本,為人們所歌頌,梅花的品種也有幾十種。2021年前后,江南以梅花取勝的園林和風景區(qū)有武漢的磨山,南京的梅花山,無錫的梅園,蘇州光福的香雪海,杭州的超山等。這些地方的梅花,都是種在嶺上或坡地上,大片栽植,異彩紛呈,以多取勝,是以片植遠距離觀賞為主,重要瀏覽梅林開花的氣焰,瀏覽梅花的群體美。但是,在北寺塔公園后部這塊只有8畝地的小園中,大氣焰的尋求是不能能的,只能近賞、細賞。如何來配植梅花?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。
前人說:梅花宜山上、宜水邊、宜堂前、宜廳后、宜曲欄、宜暖閣、宜清溪、宜小橋、宜蒼崖、宜靈石、宜松下、宜竹旁、宜重樓畫閣、宜竹籬茅屋、宜單株栽植、宜片植成林,可以說無處不宜,怎么種都很受看。特別是古代詩人吟頌梅花的名句,給我很大啟發(fā)。宋代詩人林和靖著迷、入化的詠梅詩《山園小梅》:“眾芳搖落獨暄妍,占盡風情向小園。疏影橫斜水清淺,幽香浮動月傍晚。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銷魂。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須檀板共金樽”。這首詩時時感動著我,使我陶醉在詩人所形貌的意境中,思想上發(fā)生了要使這個意境實境化的想法。要我設計梅圃,確實給我一個很好的時機,因而,我就把這首詩作為設計梅圃的立意,用寫意山水園的形式,制作一座梅花專類園。林和靖形貌的是山園中臨池之梅,而且是瀏覽單株或少量的梅花,這與我要設計的梅圃切題。如果再現(xiàn)林和靖所形貌的意境,就要有水面,這是很重要的。另外,虎丘塔影園,借虎丘塔的倒影入池,這種因地制宜而又巧妙的借景的手法,對我也很有啟發(fā)。我要使北寺塔的倒影也能入池,來一個“美人照鏡”,這該是多好的工作!云云總總,就使我下了挖水池的刻意。
然而,梅圃用地無水,園址標高在吳淞海拔3.9~5.2米之間。就是說,這里的地下水位很深,要挖到2.4米才能見水,土方量較大。是搞鋼筋混凝土的水池呢?照樣挖下去,利用地下水成池呢?搞鋼筋混凝土水池,工程量很大,用度很高,人工氣太濃,施工中如果稍不注重,發(fā)生滲漏,短期之間,池水所有漏光,修補很難,造成無法填補的虛耗。比較起來,挖土方利用地下水,照樣便易的,而且又從基本上解決了水的問題,不需要自來水補給,這是搞水體的上策。于是,就采取挖土方,利用地下水的設施,來搞水體了。但是,有人對挖下去能否見水,提出了疑問;也有人以為挖了水池,將影響到北寺塔基的平安。能否見水?由四周的水池和水井可以作出結論;至于影響塔基的平安,我想還不成為問題,由于塔基到池邊的直線距離是70米,北寺塔重力的45度傳力線,傳到池邊,已是70米深的地下了。
由于地下水位較深、挖成水池后池岸太高,人離水較遠,駁岸工作量又很大,很不理想。于是就降低水池周圍地坪,從而降低人的視點,使人靠近水面。挖出的土,就地平衡,刷新地形,用來堆主山和水池以外靠墻的前景式的合壁土山(半片山)。采取這種“鍋形”的豎向設計方式,第一方面,有利于排水,使降雨自然地流入池中,池中跨越設計標高的水,由管子導入城市下水道排走;第二方面,可以在主山上,搞一個小小的梅花分類區(qū),以體現(xiàn)“種梅嶺上”的傳統(tǒng)做法,由于梅花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,這樣做正好滿足梅花對立地條件的要求;第三方面,在合壁土山上,栽植高峻的常綠樹用以蓋住園外雜亂、難看的外景以及噪音和粉塵的影響,造成一個自力的、與外界阻隔的、亂中取幽的環(huán)境。水池開工后,施工部門挖池挖到海拔2.0米左右時,池的周圍都有泉眼冒出水來,并在池北可以看到北寺塔上五層的倒影。這時,我的心中充滿了樂成的高興?,F(xiàn)在水池挖成后,北寺塔倒影入池的目的到達了。
梅花病、蟲害較多,為害嚴重者有紅頸天牛、臘介和紅蜘蛛。尤其是紅蜘蛛容易為害,如果肥、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跟不上去,夏、秋間葉子往往掉落,又沒有花,難免蕭條。以是,單純栽植梅花,不太理想。應該以梅花為主體,合理搭配常綠、落葉的喬木和灌木,甚至再加上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,這樣不僅立面構圖豐富,而且可以到達四季有花或四季賞景的要求。以是,梅圃的栽植設計,我照樣采取傳統(tǒng)的配植方式,用松、竹、梅“歲寒三友”來相互配伍,以松樹、竹子和山石、水面來陪襯、陪襯梅花。形成以梅花為主景,以牡丹、芍藥為客景,以杜鵑、蠟梅為配景,以香樟、桂花為背景,再穿插其它花木,以便發(fā)生不同的畫面和意境。
梅花專類園的核心問題,固然是對梅花品種的尋求,應該把一般栽植上升到品種栽植的高度。對于珍貴品種,要視如至寶,不惜價值,網(wǎng)絡得手。梅圃根據(jù)分類部署的要求,要有一個分類區(qū),在分類區(qū)中,梅花的幾個大類都要有,每類的多少個品種,在分類區(qū)里要集中種在一個栽植塊上,以便于品種之間的比較。分類區(qū)以外的梅花,用不同品種混種,紅白間植。根據(jù)梅花貴疏不貴密,貴老不貴嫩,貴瘦不貴肥,貴曲不貴直,貴欹不貴正的要求,選用一些經(jīng)過造型的梅樹,甚至移栽百年以上的老梅,與山石和其它植物組合成不同的小景,以求得鐵干虬枝的效果。梅圃在總體上,以單株或小群體近距離觀賞為主,做到全心配植,要經(jīng)得起看。在氣氛上固然也要有繁花滿樹、落英繽紛的健康美。
梅圃的結構,是根據(jù)用地的現(xiàn)狀和環(huán)境條件來考慮的。梅圃的出入口有三處:南門為梅圃的重要出入口。稱為“梅圃”,即樹梅于圃,也就是梅花專類園的意思。西門“無我之境”和“快雪”半亭處,為次要出入口。為什么叫“無我之境”呢?就是說,當你進入梅圃,即被溶化于梅花的自然美中去,已忽略自身的存在了;“快雪”是指白梅開得象瑞雪一樣,這里正對著綠萼類小區(qū)。接待室后面的出入口“清音”,是取“風竹有清音”之意,這一出入口,專供外賓和管理之用。
梅圃的中部為主山,稱“小庾嶺”,即梅花的分類小區(qū)。主山從西北伸向中部,由低漸高,并形成龍脈和動勢,整體成崗阜形式,到了梅圃中部水池處,斷為懸崖峭壁,稱“鐵石崖”。崖上栽植“臥龍梅”伸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58476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