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我愛月季,幾年的栽植經(jīng)驗中,曾多次與朋友分享我的月季花植株和經(jīng)驗,從品種顏色、株型大小到生長習性,從病蟲害防治到盲枝的修剪……很慶幸我有一個小院子,可以栽植喜歡的月季。我不是品種控,但不知不覺中也擁有了70多個月季品種,優(yōu)點各異,險些找不到舍棄任何一棵的理由。但如果條件有限,好比只有一個陽臺,就必須有所取舍。那么該選擇哪些月季呢?
月季是喜陽植物,首先要保證陽臺是向陽的,這是栽植月季較較少的條件。幸虧現(xiàn)代住房設(shè)計中,一般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陽臺是向陽的,這個陽臺就是栽植月季的首選了。陽臺栽植月季,除非經(jīng)過特別的設(shè)計,制作一個排水良好的花壇,才可以考慮栽植大型藤本月季,否則只能選擇適合盆栽的小型月季品種。現(xiàn)在,讓我從種過的品種中全心挑選10個品種吧。
圖1月季情書
首先我會選擇情書(圖1)。這個品種株高約1.5米,陽臺是可以栽植的。顏色是素雅的深粉色,花瓣上帶有白色條紋,似乎水彩畫中暈染的色彩,既特別又有親和力,令人過目成誦。說到它的高度,也正好適合在盆栽月季叢中做一個平衡。它株型高峻,較直立,花兒一開一簇,簡直生來就是吸引眼光的。我眼里的情書險些是完善的,固然越是勤花,越要注重花后的水肥供應。
圖2 月季京(中心粉色品種)
其次我選擇日本月季京(圖2)。這是一個深粉色的月季品種,抗病性很好,花瓣層疊包裹,優(yōu)雅而又華美,雖然沒有香味,但是單看花型也會讓人流連忘返。較中意的是60~80厘米的株高,恰好適合陽臺栽植。這個品種超級愛開花,險些四季都顯示得很好,縱然下雪天也依然在開花。需要注重的是,越是勤開花的品種,越是消耗養(yǎng)分,花期后要實時彌補水肥。
圖3 梅里玫瑰
第三棵我選擇美里玫瑰(圖3)。它擁有迷人的包子般的花型,顏色依舊是迷人的深粉色。我對這種深粉色險些百看不厭,若條件許可,希望擁有更多。美里玫瑰株高約1米,也是直立型品種,在陽臺栽植,更好打理。
圖4 玫瑰圣母經(jīng)
第四個品種我選擇玫瑰圣母經(jīng)。株高約1.2米,直立株型。顏色是迷人的珊瑚粉(圖4),比橘色素雅,比粉色壯麗,盛開的時候,整個陽臺都市被它點亮。
圖5 柏姬
第五個品種我想選擇柏姬(圖5)。株高約1.2米,也是優(yōu)異的直立身種。顏色是非常溫柔的奶油白。綻放的樣子令人難忘,宛如貞潔的天使,空氣里會彌漫著淡淡的清甜香氣。干枯之時也令人影象猶深,早上照樣完好的一朵花,晚上就落得一瓣不剩。
圖6 粉妝樓
第六個品種,我想選擇中國古老月季粉妝樓(圖6)。它盛開的時候,那淡淡的杏粉色,讓人心都變得溫柔了。株型和高度也非常適合陽臺栽植。與前面提到的幾個品種相比,它的枝條稍微柔軟些,顏色、花型也很優(yōu)美,讓人很想擁有。如果喜歡枝條細軟下垂的品種,不妨在開花時為它做一個支持。
圖7 葡萄園之歌
第七個品種就選葡萄酒之歌吧。前面我們選擇了粉色、奶白色以及色彩艷麗的珊瑚紅等大花品種,不妨來一棵偏紫色調(diào)的葡萄園之歌(圖7)。這是一個枝條細軟的小花品種,春天在陽臺上群開出一串串酒紅色的花,就像成熟的葡萄一樣。想象一下,該有多美!
前面這些品種都是適合陽臺栽植的灌木月季,一般特點是直立高峻,開花時多數(shù)有香味,個別枝條細軟的品種需要人為支持。這類灌木月季雖然適合陽臺栽植,但需要根據(jù)生長情況實時跟進養(yǎng)護措施,尤其要注重株型的修剪,否則一不小心,有些品種就會長成月季樹。事實我們的陽臺空間有限,不適合栽植過多的灌木月季。之后我來推薦幾個微月品種。
比起灌木月季,微月品種是株型更小巧的一類。它們一般株高不跨越60厘米,從高度來看更適合陽臺栽植?,F(xiàn)在市面上這類品種許多,有許多豐花、勤花的優(yōu)異品種,但缺點是一般無香味。代表品種有粉紅色海神王陽臺(圖8)、金黃色的金絲雀(圖9)、橙紅色的浪漫瑰寶(圖10)等。微型月季由于株型小巧,需要做的維護會更少,從管理上來看也更適合陽臺栽植。但每小我私人都有自己的偏好,我小我私人更喜歡有香味的灌木月季。
圖8 微月海神王陽臺
圖9 微月金絲雀
圖10 微月浪漫瑰寶
栽植月季聽起來很難,但逐步會發(fā)現(xiàn)實在挺簡單。月季自己就是一種好養(yǎng)的植物,夏耐高溫冬耐寒,需要我們做的維護并不多,好比一般做一些病蟲害防治、定期修剪、施肥、換盆土等。
簡單的支出,換來一個盛開著月季的陽臺,不亦樂乎?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news/41863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