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白蠟樹又名青榔木、白荊樹,屬木犀科白蠟樹屬。
一、形態(tài)特征 落葉喬木,高達15m 。樹冠卵圓形,樹皮黃褐色。小枝滑膩無毛。小葉5-9枚,通常7枚,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3 -10cm,先端漸尖,基部狹,紕謬稱,緣有齒及波狀齒,外面無毛,后頭沿脈有短柔毛。圓錐花序側生或頂生于昔時生枝上,大而松散,花萼鐘狀,無花瓣。翅果倒披針形,長3 -4cm ?;ㄆ?—5月,果期10月。
二、近緣種
白蠟樹近緣種有絨毛白蠟、小葉白蠟、美國白蠟及大葉白蠟。
(1)絨毛白蠟F.velatina 原產(chǎn)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。樹皮灰褐色,淺縱裂。小枝灰綠色,密被短絨毛;奇數(shù)羽狀復葉對生,小葉3—9枚,橢圓形至卵形,后頭有短柔毛。牝牡異株,圓錐花序腋生,花期4月,翅果矩圓狀倒卵形至橢圓形,果期10—11月。喜光,幼樹耐陰,喜溫暖天氣,也較耐寒耐旱,在極端低溫-20℃下不受凍害。耐密實土壤,耐鹽性強,在含鹽量0.5%的土壤中生長正常,能耐高水位和地面積水。根系發(fā)達,生長較快,萌蘗力強,耐修剪。樹冠廣漠,葉綠陰濃,姿態(tài)優(yōu)美,為鹽堿地區(qū)優(yōu)良綠化樹種。
(2)小葉白蠟F.bungeana 高3 -5m,小葉5-7枚,圓錐花序頂生,花冠白色。
(3)美國白蠟F.a(chǎn)mericana 高達40m,小葉5-9枚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圓錐花序側生,牝牡異株。
(4)大葉白蠟F.rhynchoph yllo 高8—15m,小葉通常5枚,寬卵形或倒卵形。
三、生態(tài)習性 喜光、稍耐陰。喜溫暖濕潤天氣,頗耐寒,也耐干旱,喜濕耐澇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堿性、中性、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長??篃焿m,對S02、C12、HF有較強抗性。萌芽、萌蘗力均強,耐修剪。生長較快,壽命較長,可達200年以上。
四、繁殖方式
1.播種 翅果10月成熟,剪取果枝,曬干去翅后即可秋播,或混干沙貯藏,次春3月春播。播前用溫水浸泡24小時,或用冷水泡4—5天,也可混以濕沙室內催芽。條播播種量3千克/畝,播后加強管理,昔時苗高30—40cm 。若春季早播,播后覆蓋地膜,昔時苗高可達60cm 。
2.扦插 于2—3月芽膨大時,剪取粗細平等的結實枝條,隨采隨插,插穗長度15—17cm 。插后管理得好,經(jīng)30天左右即可生根發(fā)芽,今后要經(jīng)常抹去下部的萌芽,以保證頂芽正常生長。
3.種植管理 春季移栽為好。幼苗移后生長緩慢,定植后應注重管護。初期修枝不宜過高,以免徒長,上重下輕,易遭風折或使主干彎曲。栽植胸徑10cm 以上大苗,應帶土球,球徑40—45cm,栽后澆透水。
4.重要病蟲害 病害有紫紋羽??;蟲害有雙齒綠刺蛾、褐邊綠刺蛾、小黃鰓金龜子、小蠹蛾、白蠟窄吉丁蟲。
五、適生范圍
北至我國東北中南部,南達廣東、廣西,東南至福建,西至甘肅等地均有分布,在川西分布海拔可達3100m 左右。鄢陵縣普遍種植生產(chǎn)。
六、園林用途
白蠟樹形正直,樹干通直,枝葉興隆而鮮綠,秋葉橙黃,是優(yōu)良的行道樹和庭陰樹。耐水濕,抗煙塵,可用于湖岸綠化和工礦區(qū)綠化。材質優(yōu)良,枝可編筐,枝、葉放養(yǎng)白蠟蟲,制取白蠟,是我國重要的經(jīng)濟樹種之一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hermeskim.com.cn/info/14339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