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邯鄲市成安縣城北、曲村村南有鳳凰臺,傳說曾有鳳凰集其上,故名。鳳凰臺始建于何時,因年月長遠,已無從考證。民間有始建于戰(zhàn)國一說,唐代呂洞賓西去邯鄲,曾棲息于此,題詩一首,飄然離去,遂引得后人頻至,探古訪幽,尋道覓仙。后經(jīng)明清兩代重筑,依然事跡靈??,縣內(nèi)名勝。民國以來,臺垣共消,僅存古柏。千百年來,圍繞古臺、鳳凰、仙跡而留下許多優(yōu)美的遐想和傳說,撒播至今,長期不衰。
兩個千年古柏樹。王坤供圖
民間傳說,戰(zhàn)國時期,曲村和氏父子去村南刨地,忽見識頭大桑樹上落有一只羽毛華美的大鳥,鳴叫幾聲,展翅騰空飛去。和氏父子遂于樹下挖出一塊稀世奇玉,后父子倆將此玉進獻給趙王,趙王奉為至寶,厚賞和家,又在和氏璧玉出土之處筑一高臺,名曰鳳凰臺,臺上前栽兩株柏樹,后栽兩棵梧桐。和氏璧名聲遠揚,以至于貪心的秦王也想據(jù)為己有,這才演繹出一段“完璧歸趙”曲折而悅耳的歷史經(jīng)典。雖然這一傳說與史料紀錄的和氏璧來源有所出入,但也不失為曲村鳳凰臺的前因后果有了一個完善無瑕的解說。
時光荏苒,及至唐代,鳳凰臺已修建成為道觀,兩棵梧桐雖不見蹤跡,但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兩株柏樹,枝繁葉茂,聳立云霄。這里古樹幽幽,仙風陣陣,儼然成為道家凡俗所遵照的森林道場。開元七年(719年),有一位云游道人來到了這里,觀主邀這位道人住宿,并煮茶款待。夜深人靜,二人至心實意,泛論人生,回首往事,感傷萬千。云游道人遂題《西江月》詞一首于壁,天明飄然離去。詞曰:落烏啼人靜,風吹滿面松花,道人邀我煮新茶,蕩滌胸中瀟灑。世事不堪回首,夢魂猶繞天涯,鳳凰臺畔即吾家,管甚明朝今夜!詞尾落款:口口,這“口口”不就是個“呂”字嗎?父老相傳,此人就是八仙之一呂洞賓。大唐永樂縣人呂巖,字洞賓,三舉進士不第,遂蓬循道家,云游天下,至成安縣曲村,夜宿鳳凰臺,遂西游行邯鄲道中,南柯一夢,點化盧生,終成千古一夢。
傳說也好,附會也罷,今后以后,鳳凰臺名聲大振,“文士、墨卿、騷人、游客每登其臺,頌其詞,由由然輒起云霞之思焉”。至明代萬歷年間,“臺已傾圮,僅余一小丘,高不盈尺,鞠為茂草”。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,成安知縣劉永脈上任三年以來,“猶豫概嘆者久之,及今紛歧修葺,恐日浸月削,千載靈臺或難免同廢,圃頹垣共消,歇于荒煙野霧、風晨雨夕之余,非以是存古也”。遂發(fā)動周邊村民,協(xié)力重筑鳳凰臺,千年歲跡,再現(xiàn)絢爛。時有《鳳凰臺仙跡》碑,紀錄這次重筑鳳凰臺的所有經(jīng)過,并將呂洞賓仙筆題詞并邑人屬和之詩詞刻于碑上,以志仰慕。萬歷四十一年(1613年)六月,漳河決,洪水覆蓋縣城,剛修十余年的鳳凰臺損毀嚴重。萬歷四十二年,知縣李三畏“適至其所,周圍諦觀,僅見斷碑覆草萊中,而臺址而仙跡則藐乎其不能追”。李三畏嗟嘆良久,發(fā)心重修,眾村民努力相應(yīng),出資著力,十天而臺成。次年,于臺上建呂仙祠,祠內(nèi)塑呂祖神像,古臺仙跡盛景重現(xiàn)。民國《成安縣志》紀錄: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知縣趙元祚再筑,光緒七年(1881年)紳民募捐重修。
較為絢爛時期的鳳凰臺,規(guī)?;趾?,前有拜殿三間,后有大殿三間,山門院墻一應(yīng)俱全。大殿東南側(cè)有透靈碑一塊,石質(zhì)細潤,光可照人,聽說可映照縣城城墻,乃鳳凰臺之瑰寶。院內(nèi)靈氣如在,古木幽深;仙跡猶存,循者如云。羽士們在這里修身養(yǎng)性,朝拜者云集此探古覓仙,鳳凰臺一度成為古成安八景之一,眾多的文人詩人在此題詞留念抒發(fā)情緒。明嘉靖成安貢士賈恭更是步呂仙之后塵,留有《登鳳凰臺次呂公西江月》一首以示后人,詞曰:摒擋芒鞋竹仗,相邀月友詩人,鳳凰臺上倒芳樽,醉與樵夫共飲。煮酒旋燃爐火,烹茶常取天津,呂公原是洞中賓,堪笑盧生一枕。
民國后期及至文革,鳳凰臺逐漸疏棄,千年歲跡,絢爛不再。現(xiàn)在的鳳凰臺,遠遠望去,野樹荒草叢中,隱約透出些許事跡仙蹤。沿曲徑登臨臺上,古建均已無存,有新建呂仙祠,內(nèi)供奉八仙之一呂洞賓,廊下有明代成安知縣劉永脈《鳳凰臺仙跡》古碑一通,這估量就是那傳說中的透靈碑,因年月長遠,光澤有些黯然。而較為引人注目的是那具千年以上的兩棵古柏,器械相向,聳立臺址正中,當?shù)厮追Q“子母柏”。東邊為“母柏”,三人合抱,樹老中空,四十多年前村內(nèi)兒童在樹洞內(nèi)焚燒嬉戲,不慎被大火燒死,但其依然昂霄矗聳,驚魂攝魄。西邊“子柏”,二人合抱,依然挺秀秀聳,枝葉蔥蘢。周圍圍繞臺址,盡是野樹叢生,倒也顯得幽靜,鳳凰已成古,不時有鳥雀集其上,難免以為有些凄涼。觸摸古碑,瞻仰古柏,事跡靈??,歷盡滄桑。一起走來,千有余年,亟待何日,鳳凰涅??。
欣逢盛世,百廢俱舉,祈盼千年歲跡鳳凰臺,重現(xiàn)昔日之靈性,再展昔日之風貌,引得鳳凰重駐,仙跡生輝,而再次成為成安境內(nèi)聞名的風景名勝!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://www.hermeskim.com.cn/news/16727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