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棗陽市城建局局長余興軍帶著施工隊,開始在民主路上修剪197棵法桐的樹枝,樹枝修剪完畢后,留下主干,等下月天氣適宜了,就開始移栽。
這一天,來得可不容易。
民主路是棗陽今年設計刷新的8條舊城道路之一。民主路建于上世紀80年月,長883.86米,寬30米,但靈活車道僅9米。沿路有2所學校和20家單位,加上住民、商鋪眾多,交通擁堵。
5月份,民主路刷新設計出臺,設計保留2.5米綠化帶中197棵法桐樹。8月3日正式動工開挖路基。
沒想到的事出現了。在民主路上經營電腦的5家商戶眾口一詞:路太窄,啟齒多,存在交通平安隱患,應砍掉。
市委常委、副市長高潔上門聽取意見。
55歲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張傳江說,法桐春季飛絮,住民和學生深受其害;秋天落葉,增添了很大的清掃工作量。
也有市民說,棗陽是“旱包子”,栽樹不易,要保留這片綠色。
圍繞著法桐樹的去留,市民不停給市委書記陳東靈發(fā)的短信和撥打的電話,也是各執(zhí)一詞。
是按原設計施工?照樣聽取市民意見,更改方案?
8月15日,棗陽政務網站掛出“關于征求民主路綠化樹木處理意見的公告”。
22日,利用全市大會,提請市“四大家”領導、州里和市直部門負責人票決。效果很快出來,24名“四大家”領導有21人贊成移走法桐,擴寬道路。102名州里、市直部門負責人,86人贊成移走法桐。各種渠道收到市民短信132條、電話190個,其中51%的市民建議移走法桐。
這些法桐是大樹,移栽到哪里?如何保證樹木成活?
上月尾,襄陽市3名園林專家被請到棗陽,幫助選擇合適地點,教授移栽的技術要點。
記者手記:開門決議聚民心
城市,是為老國民建的,如果他們以為不恬靜,城市白建。
一些干部習慣了凡事“替”民作主,不征求民意就上項目。錢花了,力出了,老國民卻不認可。
中心和省委要求,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始終敞開大門讓群眾參加,接受群眾評判和監(jiān)視。
開門,有真開、半開和假開之別。群眾較反感假開門,開玻璃門、彈簧門。這種門還不如不開。
躬身聽民聲,懇切化民怨,切實解民難,才能從基本上停止這種權要主義歪風,才能暖民心、聚民心、集民智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hermeskim.com.cn/news/21095.html。